其实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很长,所以只放一半。全名是《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: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》。
熟悉我的读者们应该知道,北欧是我高度推崇的国家,所以有生之年都必须去北欧国家朝圣。然而在这种机遇还未出现前,我都倾向从书本中寻找以及理解更多关于北欧的点点滴滴。
本书是作者居住在瑞典的第一手资料。本书不能说很好读,但绝对属于那种不黑不吹的风格。他认为好的就赞,不打认同的,也给予一定批评。
在斯德哥尔摩属于较为繁华的地段,可是稍微远一些,就可以是另一个国家的缩影。主要是难民的第二代或者新难民的居住地,自然也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犯罪以及歧视。
在瑞典除了Lagom,Fika,也有一个我好像现在才懂的哲学,那就是Law Of Jante!这个哲学是一种集体主义的“十戒”!
由于列出10个很费事(我懒惰),所以主要的意思你Get 到就行。这哲学的含义就是:你不要觉得自己比任何人厉害,聪明!
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你可以到瑞典人家里玩,但不会邀请你一起吃饭。除了是一家人的相聚时光,另一个理由就是Law Of Jante。
要是你邀请对方吃饭,从正面的角度看,是一种热情;从瑞典人观点看则是,你是否暗讽他没得吃?认为他没有能力吃得饱?或者你会否干扰对方?
我首次看会觉得有点不够热情兼想得有些多。可是仔细再思考下,你没有征得他人同意就帮助他人,也可以是暗讽对方没有能力。
如今的瑞典可能不再是从前那个瑞典,主要是来了许多的外国人。表面上瑞典人都欢迎,主要是因为所谓的政治正确。但作者认为,承认问题是改变的第一步。因为避而不谈其实更可能让极端主义冒出。
瑞典人另一个处理争端是作者称之为”被动的愤怒”!作者举例有次有邻居夜晚举办Party,于是有一位瑞典人,眼睛瞪着他们,不发一语。直到对方看到后,自然收拾。另一次则是有人把垃圾处理不当(所有人都知道是谁),但还是贴上通知,要求大家遵守垃圾分类。
不冒犯也不要麻烦,这应该最能代表瑞典人的精神吧?
但是高额的税收形成的保护网,让国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培养,而不需要有“唯有读书高”的思维。尽量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很难,但他们依旧慢慢的前进。
瑞典当然不是乌托邦,可是就如作者说的:从Stuck In Stockholm到Stockholm Is Home,逐渐形成的安全感,让这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。
很期待抵达北欧国家的那一天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